• <th id="cdqup"></th>
    <dd id="cdqup"></dd>

    <th id="cdqup"></th>
    <th id="cdqup"></th>
      <button id="cdqup"></button>

      <progress id="cdqup"><big id="cdqup"></big></progress>
        百科資訊網
          >  正文

       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翻譯

       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,豈其學不如彼邪翻譯:但是后代沒有能夠趕上他的人,是不是后人學習下的功夫不如他呢?該句出自北宋文學家曾鞏創作的一篇散文《墨池記》。此文從傳說中王羲之墨池遺跡入筆,巧妙機智地借題發揮,撇下“墨池”之真假不著一言,而是重點論及王羲之本人,說明王羲之的成功取決于其后天的不懈努力,順理成章的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。


        (相關資料圖)

        《墨池記》原文

        臨川之城東,有地隱然而高,以臨于溪,曰新城。新城之上,有池洼然而方以長,曰王羲之之墨池者。荀伯子《臨川記》云也。羲之嘗慕張芝,臨池學書,池水盡黑,此為其故跡,豈信然邪?

        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,而嘗極東方,出滄海,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。豈有徜徉肆恣,而又嘗自休于此邪?羲之之書晚乃善,則其所能,蓋亦以精力自致者,非天成也。然后世未有能及者,豈其學不如彼邪?則學固豈可以少哉!況欲深造道德者邪?

        墨池之上,今為州學舍。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,書“晉王右軍墨池”之六字于楹間以揭之,又告于鞏曰:“愿有記?!蓖仆蹙?,豈愛人之善,雖一能不以廢,而因以及乎其跡邪?其亦欲推其事,以勉其學者邪?夫人之有一能,而使后人尚之如此,況仁人莊士之遺風余思,被于來世者何如哉!

        慶歷八年九月十二日,曾鞏記。

        《墨池記》翻譯

        臨川郡城的東面,有一塊地微微高起,并且靠近溪流,叫做新城。新城上面,有個池子低洼呈長方形,說是王羲之的墨池,這是荀伯子《臨川記》里說的。

        羲之曾經仰慕張芝“臨池學書,池水盡黑”的精神,現在說這是羲之的墨池遺址,難道是真的嗎?當羲之不愿勉強做官時,曾經游遍東方,出游東海,在山水之間使他的心情快樂。莫非他在盡情游覽時,曾在這里停留過?羲之的書法,到晚年才特別好。那么他能達到這步,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,并不是天生的。但是后代沒有能夠趕上他的人,是不是后人學習下的功夫不如他呢?那么學習的功夫難道可以少下嗎?何況想在道德修養上深造的人呢?

        墨池的旁邊,現在是撫州州學的校舍,教授王盛先生擔心墨池不能出名,寫了“晉王右軍墨池”六個字掛在屋前兩柱之間,又請求我說:“希望有一篇墨池記?!蓖茰y王先生的用心,是不是喜愛別人的優點,即使是一技之長也不讓它埋沒,因而推廣到王羲之的遺跡呢?莫非也想推廣王羲之的事跡來勉勵那些學員吧?一個人有一技之長,就能使后人像這樣尊重他;何況那些品德高尚、行為端莊的人,遺留下來令人思慕的美好風范,對于后世的影響那就更不用說了!

        慶歷八年九月十二日,曾鞏作記。

        《墨池記》注釋

        1、臨川:宋朝的撫州臨川郡(今江西省臨川市)。

        2、隱然而高:微微地高起。隱然,不顯露的樣子。

        3、臨:從高處往低處看,這里有“靠近”的意思。

        4、洼然:低深的樣子。

        5、方以長:方而長,就是長方形。

        6、信然:果真如此。

        7、邪:嗎,同“耶”。

        8、方:當……時。

        9、極東方:游遍東方。極,窮盡。

        10、出滄海:出游東海。滄海,指東海。

        11、娛其意:使他的心情快樂。

        12、豈有:莫非。

        13、徜徉肆恣:盡情游覽。徜徉,徘徊,漫游。肆恣,任意,盡情。

        14、休:停留。

        15、書:書法。

        16、晚乃善:到晚年才特別好?!稌x書·王羲之傳》:“羲之書初不勝 庾翼、郄愔,及其暮年方妙。嘗以章草答庾亮,而翼深嘆伏?!?/p>

        17、蓋:大概,副詞。

        18、以精力自致者:靠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。致,取得。

        19、及:趕上。

        20、豈其學不如彼邪:是不是他們學習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呢?豈,是不是,表示揣測,副詞。學,指勤學苦練。

        21、則學固豈可以少哉:那么學習的功夫難道可以少下嗎?則,那么,連詞。固,原來,本。豈,難道,表示反問,副詞。

        22、深造道德:在道德修養上深造,指在道德修養上有很高的成就。

        23、州學舍:指撫州州學的校舍。

        24、教授:官名。宋朝在路學、府學、州學都置教授,主管學政和教育所屬生員。

        25、其:指代墨池。

        26、因以及乎其跡:因此推廣到王羲之的遺跡。

        27、尚之如此:像這樣尊重他。尚,尊重,崇尚。

        28、仁人莊士:指品德高尚、行為端莊的人。

        29、遺風余思:遺留下來令人思慕的美好風范。余思,指后人的懷念。余,也是“遺”的意思。

        30、被于來世:對于后世的影響。被,影響。

        31、何如哉:會怎么樣呢?這里是“那就更不用說了”的意思。

        《墨池記》賞析

        此篇名為《墨池記》,著眼點卻不在“池”,而在于闡釋成就并非天成,要靠刻苦學習的道理,勉勵學者勤奮學習。以論為綱以記為目,記議交錯,綱目統一,寫法新穎別致,見解精警,為難得的佳作。

        開頭,大處落筆,以省險的筆墨,根據荀伯子《臨川記》所云,概括了墨池的地理位置、環境和狀貌:“臨川之城東,有地隱然而高,以臨于溪,曰新城。新城之上,有池洼然而方以長”。此處敘述墨池的處所、形狀和來歷,可謂簡而明。

        然后,又根據王羲之仰慕張芝,“臨池學書,池水盡黑”的傳說指出墨池得名由來。有關墨池傳說,還有諸說法。

        接著發為議論,先用揣測語氣含糊認可“故跡”,他略記墨池的處所、形狀以后,最后說明寫作緣由,并借“推王君之心”,提出“勉其學者”學習“仁人莊士”的寫作目的。談書法是“題中”之意,而談“道德”,談“仁人莊士之遺風”永垂后世,則屬“題外”之意。

        全篇因物引人,由人喻理,又據理誨人,逐層深入,說理透辟而態度溫和,頗見長者開導后生的儒雅氣度。文章一面敘事,一面議論。借事立論,因小見大,言近旨遠,十分切題。文中用了不少設問句,而實際意思是在肯定,因此話說得委婉含蓄,能引人深思。

        《墨池記》創作背景

        墨池在江西省臨川縣,相傳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洗筆硯處。相傳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在池邊習字,池水盡黑。曾鞏欽慕王羲之的盛名,于慶歷八年(1048)九月,專程來臨川憑吊墨池遺跡。州學教授(官名)王盛請他為“晉王右軍墨池”作記,于是曾鞏根據王羲之的軼事,寫下了此篇散文《墨池記》。

        責編:BKM355 

        關鍵詞: 臨池學書


      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增值電信經營許可證
         

       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聯系郵箱:954 29 18 82 @qq.com
         

        |Copyright © 2011-2020 百科資訊網 版權所有 @. All Rights Reserved.

        粵ICP備18025786號

        亚洲最新网
      1. <th id="cdqup"></th>
        <dd id="cdqup"></dd>

        <th id="cdqup"></th>
        <th id="cdqup"></th>
          <button id="cdqup"></button>

          <progress id="cdqup"><big id="cdqup"></big></progress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