鐵,是血紅蛋白、肌紅蛋白、細胞色素和其他酶系統的主要成分,它能幫助氧在身體里的運輸。通俗地講,如果鐵元素含量異常,就會影響以上物質合成,而最終導致相關疾病的出現。例如我們平時所熟知的缺鐵性貧血、生長發育遲緩等等。
(相關資料圖)
早產;雙胎或多胎;胎兒失血和媽媽在孕期嚴重缺鐵等原因,均可使胎兒儲鐵減少,導致寶寶在出生前儲備的鐵不足。
這是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原因。母乳、乳制品、谷物含鐵量都比較低,如果不適時添加含鐵較多的輔食,寶寶就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。
嬰兒期,寶寶生長發育較快,需要及時添加含鐵豐富、易吸收的食物,不然也容易出現缺鐵。
如果寶寶存在慢性腹瀉,那么不僅會造成鐵的吸收不良,而且鐵的排泄也增加,從而出現缺鐵。
長期慢性失血可致缺鐵,例如寶寶存在過敏問題,有腸道出血的癥狀。
缺鐵最早出現的表現就是貧血。
有家長問“如何看出寶寶是否有貧血”,其實,如果到了家長都能直觀地“看出”貧血了,那么情況通常已經非常嚴重了。
對于營養良好的寶寶,輕度至中度的缺鐵性貧血,常常沒有任何癥狀,因此也不容易被家長發現。
長期或嚴重的貧血會表現出明顯癥狀,例如精神萎靡、皮膚蒼白、口唇及甲床顏色比較淡、易怒、食欲低下、呼吸急促等。
通過血液檢查能夠早期發現缺鐵性貧血,但并不是簡易的“微量元素檢測”。
而是需要在醫生指導下,進行血常規檢查、網織紅細胞分析、血清鐵、血清鐵蛋白、總鐵結合力、轉鐵蛋白飽和度等等其中的一些項目,并由醫生結合寶寶既往的出生、喂養、發育狀況綜合分析而得出的。
如果寶寶確實屬于嚴重的缺鐵性貧血,那么需要及時遵醫囑進行治療。不過,日常我們還是應該把重點放在預防上。
寶寶還是胎兒的時候,就通過胎盤從媽媽身體里獲取鐵了。
如果寶寶是早產兒,因為從媽媽這里獲得的鐵較少,所以容易發生缺鐵。
足月出生的寶寶,如果媽媽孕期沒有缺鐵的問題,寶寶在胎兒期獲取了充足的鐵,那么儲備的鐵能滿足寶寶出生后6個月的需要。
而寶寶6月齡以后,胎兒期儲備的鐵逐漸消耗,加上此時期生長發育迅速、造血活躍,因此對膳食鐵的需要大幅增加。
胎兒期,準媽媽要攝取足夠的鐵,以免影響寶寶。孕后期的3個月是寶寶獲鐵量最多的時候,要格外注意預防貧血。
嬰兒期,寶寶出生后滿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,要循序漸進地添加含鐵豐富的食物,建議首選鐵強化嬰兒米粉。
我們從早產兒、母乳喂養的足月兒、配方粉喂養的足月兒和1歲以后分別來說說,如何預防缺鐵,以及需要注意哪些問題。
(妊娠不足37周的嬰兒)
前面簡單提到過,早產兒因為鐵先天儲備不足,所以要比正常足月兒更容易發生缺鐵。
那么早產兒應該注意什么呢
對于母乳喂養的早產兒,建議從出生1個月至12個月,每天補充2mg/kg的鐵。鐵的來源可以是含鐵的藥物或者是鐵強化的食物。
對于早產兒配方粉或普通配方粉喂養的早產兒,適當補充鐵劑是有必要的。而住院期間多次輸血的早產兒,通常無需補鐵。
早產兒的喂養和用藥,具體應遵循醫囑。
足月兒鐵儲備充足,且母乳中的鐵能被寶寶很好地吸收,因此,純母乳喂養可以滿足絕大部分6個月內寶寶對鐵的需求。
但6個月后,寶寶需要每天1mg/kg的鐵作為額外補充。
所以推薦寶寶滿6個月后,開始循序漸進地添加含鐵豐富輔食,這也就是我們通常嘗試的第一種輔食是鐵強化嬰兒米粉的原因。
大多數配方粉中都含有充足的鐵,如果寶寶奶量充足,那么即使單純配方粉喂養,獲取的鐵也能滿足需要。
同樣,寶寶滿6個月后需要添加輔食,可選擇鐵強化嬰兒米粉。然后根據月齡和寶寶的接受程度,逐漸增加紅肉等含鐵豐富的食物。
這個年齡階段的寶寶,鐵的需求量為每天7mg/kg。
日常的食物中,谷物、紅肉、豆類等含鐵都比較豐富。均衡營養、多樣化飲食,完全可以滿足寶寶對于鐵的需求。
想告訴大家,作為鐵的最好來源,是含鐵豐富且容易吸收的食物,而不是含鐵的營養品。
另外需要注意的是,寶寶需要同時食用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,幫助鐵更好地吸收。
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如:橘子、橙子、草莓、樹莓、甜瓜、彩椒、卷心菜、西藍花、番茄、土豆、綠葉菜和菜花等。
責編:BKM355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