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電效應由德國物理學家赫茲于1887年發現,對發展量子理論起了根本性作用。
光電效應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而神奇的現象。在高于某特定頻率的電磁波照射下,某些物質內部的電子吸收能量后逸出而形成電流,即光生電。
應用:
1、光敏電阻。
主要是利用內光電效應制成的半導體器件。像硫化鎘、硫化鉛、硫化銦、硒化鎘、硒化鉛都可以作為半導體光導管。光導管的優點是體積小、牢固耐用。它主要用于光譜儀器的光接收器、光電控制、激光接收和遠距離探測等方面。
2、太陽能電池。
PN結光伏效應的一個重要的應用,是利用光照射時,PN結產生的光生電壓制造把太陽光能轉化成電能的器件——太陽能電池。制造太陽能電池的材料主要有硅(Si)、硫化鎘(CdS)和砷化鎵(GaAs)等?,F在仍有很多新型高效材料正在研究實驗中。目前,太陽能電池的應用已十分廣泛。它已成為宇宙飛船、人造衛星、空間站的重要長期電源,在其它方面的應用也十分普遍。有機太陽能電池(OSC)是目前最為廉價和最有發展潛力的太陽能電池材料,其雖然起步較晚,但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。OSC具有成本低廉、重量較輕、材料來源比較廣泛、分子結構可控和改性、制作工藝簡單、可實現大面積柔性器件的制備等突出優點,尤其是薄、輕、柔、大等特點是無機、染料敏化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無法比擬的,未來有望應用在手表、便攜式計算器、玩具、柔性可卷曲系統等體系中為其提供電能。
責編:BKM355
關鍵詞: 德國物理學家赫茲 特定頻率 電磁波照射 半導體器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