濕熱是什么,其實我們在夏天應該會有感觸,有時洗完澡還是覺得全身黏糊糊的,一到夏天就四肢沉重,有時還長痘等等,那怎么辦,一些有經驗的人就選擇艾灸來調理,那么問題是溫熱體質的人適用于艾灸嗎?
(資料圖片)
濕熱體質是可以艾灸的。
濕熱體質是指濕熱內蘊,表現為面垢油光、臉上多痘、身重困倦等,艾灸通過肺俞穴、足三里等穴位調理濕熱在人體中的運轉,達到對濕熱的治療效果。
脾胃功能受困,水濕得不到運化,只能積聚在體內各個組織器官中,艾灸相關穴位比如陰陵穴等,就可以達到健脾除濕的目的。
濕熱藏于肺臟,則表現為口臭、痤瘡,這一類可以艾灸相關穴位如肺俞穴,來清除經過肺臟的濕熱。
取穴方法:位于骶椎之上,分上次中下,左右共八個穴位,分別在第一、二、三、四骶后孔中,合稱“八穴”。
做法:可每天艾灸1次,每次20分鐘
功效:八髎穴有清熱利濕的作用,適用于濕熱體質偏于濕熱下注的人。
取穴方法:屈膝時,膝內側橫紋端上方凹陷中。
做法:以艾炷灸3~5壯,艾條溫灸10~20分鐘為宜。
功效:該穴可清利濕熱,重在通調下焦,另外還可調經止帶,適用于濕熱體質人艾灸。
取穴方法:取正坐或俯臥姿勢,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。
做法:用食、中二指端按揉肺俞穴,約揉15-30次,艾灸20分鐘左右,當皮膚潮紅時即可。
功效:肺臟的濕熱水汽由此外輸膀胱經,按摩該處意在去肺臟濕熱。
材料:薏米100克、紅豆50克、冰糖適量。
做法:薏米和紅豆洗凈后先,用清水浸泡一晚上,第二天早上即可放入鍋中,大火煮開,轉用小火煲到薏米爛熟,加冰糖即可。
功效:薏米和紅豆皆有祛濕健脾的功效,是祛濕熱的好食療方。
提示:該粥不加大米,以免影響該粥的祛濕熱功效。
責編:BKM355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