濕熱在人體之中,最容易傷及的器官便是脾胃,脾胃功能受損還會反過來加重濕熱,這是一個劣性循環,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來調理呢?
取穴方法:采用正坐,屈起肘部成90度時,能看見橫紋的外側就是該穴位。
操作方法:用食指和中指圈狀按摩該穴位,待該部位有酸脹感時即可。
(資料圖)
功效:大腸經的濕濁之氣在此聚集,因此對按摩曲池穴,能起到除體內濕氣的作用的作用。
取穴方法:取仰臥位,該穴在小腿前外側,即是外腳踝尖上約8寸。
操作方法:用食指指腹按揉該穴位,力度適中,以有酸脹感為宜。
功效:該穴屬脾經,可調理脾胃兩大臟腑,常用于除脾胃濕痰。
材料:薏米紅豆按1:1的比例選取即可。
做法:洗凈薏米和紅豆后,浸泡2個小時,用高壓鍋大火煮開,氣后用小火,計時20分鐘即可。
功效:紅豆去濕熱,薏米清熱健脾、祛風利水,所以該食療方適合于脾胃濕熱的人食用。
材料:西瓜皮適量、絲瓜適量;鹽、香油、味精等待用。
做法:將西瓜皮切丁,絲瓜洗凈去皮切片;熱鍋上油,加入絲瓜和西瓜皮,炒至8分熟,加些許開水,調入香油、鹽、味精等,煮3分多鐘即可。
功效:絲瓜可清熱利尿,西瓜皮一樣能消暑利尿,兩者對于脾胃濕熱所致的小便不利效果不錯。
脾胃濕熱的人脾胃功能失調,通過運動能夠散熱也可祛濕,比如常見的運動方式,如中長跑、爬山、羽毛球等球類運動都是比較適宜的,當然運動調理方法來調理脾胃濕熱,要考慮到自己的身體情況,運動量應該以個人情況為準,自己可以調節。
1、脾胃濕熱有一個原因就是經常熬夜或是疲勞過度,身體疲倦狀況下,脾胃機能受困,濕熱最終積聚云化不開,所以要有好的作息習慣才行。
2、不過久坐或是久立,身體的血液循環是代謝的重心,久坐久立都不利于血液循環,濕熱自然得不到好的運化,所以要適當的活動筋骨。
責編:BKM355
關鍵詞: 西瓜皮